这个贫民窟是全里约最危险和混乱的地区,禁止游客参观,奥运会期间约有六万多的流离失所的人涌入这个是非之地,不过安东尼并不觉得有何不妥。 他随手拿了把白色烂塑料椅摆在贫民窟街道中央,笑着坐下,又惬意地翘起二郎腿,颇有几分南美洲黑帮大佬之态,朋友为他拍下了这张“教父”构图的照片。 “我一直都想看看并经历一些。之前成长在巴尔的摩,我知道那种情况。所以我想为自己经历一些,我想接触这些。” 他将自己在巴尔的摩的童年生活描述为“The wire”一般的,这是一部犯罪连续剧,讲述的是巴尔的摩的毒贩、政治家与警察,以及孩童学生在这灰色地带的成长经历。 他不是这儿的本地人,他来自大城市纽约,只是个常常出现在布鲁克林Red Hook打球的小孩。原以为海岸的另一边会是更美的景象,事实完全相反,小梅洛难受极了,他不想离开纽约,离开朋友们。 在巴尔的摩,受人尊敬融入社区的唯一方法就是“狠”、“硬”。只有两条路,要么加入黑帮参与犯罪;要么选择说唱,出色的rapper会在社区受欢迎。 球技过人,打法强硬,很快全巴尔的摩的公园球场都传起这个梅洛的盛名。社区拥护安东尼,尊重安东尼,这个烂地方还没有出过球星呢。安东尼意识到他确实有打篮球的天赋,而在那之前,他只喜欢打棒球,篮球只是偶尔的消遣。 安东尼在联盟处处受人尊敬,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他或者与他关系不好,少有人会想着得罪这个总是满面笑容又自带气场的纽约王。 这或许在他搬到巴尔的摩,从硝烟中以社区门面的身份昂起头颅走向辉煌开始;又或许是老布鲁克林与生俱来的“大场面”气质。 在丹佛他遇到了艾佛森,从此将他视作一生的榜样与偶像。小时候安东尼从未喜欢过任何一个NBA球星,也只听说过迈克尔·乔丹的大名,但这人对他来说就像神话一样遥不可及。 艾佛森出身街头,说唱与文身让安东尼对他颇有好感,而真正让他敬佩AI的是他们共有的从底层出发的勇气与不羁,在丹佛的岁月里,AI的海报一直贴在安东尼房间的墙上。 “那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我将铭记终生。当你走进麦迪逊球馆时,球迷集体欢呼,你感觉整个人都重新充满了能量。” 不知不觉“小甜瓜”也成了老将,在俄城休城的力不从心,到撕裂之城的灵光一现,洛杉矶的短暂紫金,球衣换了一件又一件……人人都说瓜哥还有油,就是没人要,签了又裁。 25000分,28000分,历史75大……荣誉都在穿着五彩斑斓的球衣时候拿了,唯独没求得一枚冠军戒指。 老中生代我喜欢詹姆斯威少哈登等等,新生代我喜欢东契奇莺歌约老师,安东尼在我喜欢的前五甚至前十可能都排不上。 但我得承认,昨晚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还是触动了一下,就像下楼梯的时候踏空了一节台阶心里抽动,但是又没摔,仅仅是多迈了一节,世界又下沉了一点点,只有一点点,一节台阶的高度,仅此而已。 瓜哥从纽约王,到如今沦为区区狄龙之辈嘴里随意diss的没人签的老头,岁月确实挺无情的。就像老教父再也不被其他家族尊重。 或许很多人会说瓜哥是悲情英雄,是啊,没有退役巡演,明明还想打球却没人要,职业生涯都没什么硬荣誉,太悲了。 但我绝不会将他与埃尔金·贝勒,杰里·韦斯特,阿伦·艾佛森,德里克·罗斯甚至克里斯·保罗等一众“苦大仇深”的名字放在一起。 因为记忆里的安东尼是“纽约教父”,那么地受人尊敬,永远地笑容满面,接地气又令人发畏,跟“悲愁”搭不上边。 但瓜哥成为“教父”,肯定是背负了些什么。就像维托柯里昂成为唐难忘底层管道工的生活,高启强成为京海半边天洗不掉身上的鱼腥。 我们没经历过那个条件和地方,安东尼的悲怆可能来自日益不绝的枪声,可能来自随处可见的流浪汉,可能来自那个橙红色的沙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