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潜江资讯网 - 潜江在线,潜江教育、信息、新闻、租房、人才、二手房、咨询网

热门关键词:

王紫绮年龄是传言还是实锤?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3-09-01

  第一次看到关于INFP的解读是在高三,看了优势,想:“哇我这么好,开心”,看了劣势脚趾抠地:说得真准。那时是既特别自我同时却又很需要确立个人自信的阶段,所以时不时就过去欣赏一下优势解读美化下自己。劣势部分在生活中则属于看似明白道理实际上难以扭转的状态。

  大学之后就很少再想起和接触MBTI了。后来我背了包袱,变得压抑,很难自在,无论有什么情绪有什么想法,都很难表达,再也没有过这种恣意纵情的时刻了,但其实旁人真的不会多在意。再后来,经过社会多年毒打,“极度自我”这块边缘坚硬锋利的石头一点点地磨,慢慢在柔化——我觉得,这是自己一辈子的功课。

  也许第一步,是缩放自己至无限小。我尝试过想象自己是路边围墙上的一块砖,紧接着出来的那种自在感,真的,无限自由。世界大了,一切就舒展了。

  第二步便是找回宝贵的生命力,找回让生命力自然展露出来的底气,让内在与外在自然流通。对生命能量冰冷的人而言(比如以前的我),这是一个漫长的重建过程。

  每个人都是一个发光体。有的人泛金色,有的人泛蓝色,有的人泛彩虹色。但有的光团清晰耀眼,有的光团外层却蒙了一层雾,像在荒野里沉睡,外界推力很难唤醒,唯一解药是自己从内在生出力量破除那层雾,流出光芒来。这时TA的双脚稳稳地站在了大地上,TA信任大地,大地也滋养TA以坚实的安全感。内核稳固了,力量沿着枝蔓向上生长着。不再疲于应付生活了,而是创造着。

  看着之前写的内容,忽然对自己漫天乱飞的状态厌倦,想换种状态了。平时也是这样,心血来潮了,就各种社交各种活泼,又或喜提超强计划性执行力,又或忽然享受并贯彻逻辑——所以这“心血来潮”也是非常以情感为主导了——延伸出:高效完成计划的前提是先满足Fi。

  大学之后逐渐不接触MBTI是因为那时意识到自己已经被INFP框架困住,理想主义、精神洁癖等等,这些概念看多了,总觉得自己逐渐遁入空想,想法越来越天真简单。那么,跳出框架后又该如何自处,如何行走?

  我身边没有遇到过相同人格,再者同一人格类型之间也千差万别,所以,下面文字仅基于自己的经验,仅作为自己的回顾总结。

  其实后来的日子平凡普通又常见:当下称不上有真心喜爱的职业,但仍然做着尚能发挥一点优势的工作。工作之余躲进精神面继续探索,本能地觉得当下认知并不完整、想要寻找答案,关于“我在此为何”、“世界缘何如此”、“世界是否还有另外一面”。而当这些似乎都在去年得到解答之后,那些看似美观实则一不小心就可能是枷锁的标签,对我而言也终于解构。

  这个习惯让以前的我僵硬又脆弱,像一块玻璃。精神洁癖当然不能说是错,只是越到后来,随着与人相处增多,我越察觉出自己的贪嗔痴慢疑是一个都不少。纯净灵魂存在,但属于稀有人类。我有幸认识一位,也因此自觉黯淡。回到话题——总之,我不是完人,甚至本身杂质不少,又何苦竖起一道墙隔开别人呢。

  以上是自身角度。另外,站在洁癖对象的角度,他们只是在经历自己必须经历的课题(再小的课题也是课题),正处在学习练习的阶段(但肉身难以意识到)。大家只是处在不同阶段不同位置,有人学得快点,有人会慢点。当然,如涉及利益侵害,那既有的世间规则自会去解决那件事;退一步,即使错不至犯法,也必然会在某种层面上得到对等回应(旁人可能难以看出),不必我等操心。总而言之,人各有路,对照并无意义,愤懑更是不必,而理解“一切际遇都符合灵魂最高利益”是保持平和心态的关键。引号里那句也可以换成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

  昨晚风扇对着脑袋吹了一夜,一整天晕晕乎乎。熬了粥吃,温热柔软,慰藉无比。自从用砂锅来熬粥,家里的电饭煲就寂寞地闲置了。

  大约人在生病的时候,便自动废除了头脑,只能听见心的声音。今天我在想,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发挥我的Fi了。同学给我的留言没有错,人总得先立足根本的一个点,再去延展其它。前面的每日书,都对Fi有所克制,有所保留,总关注逻辑,总关注观点和事实,总散发Fe——可我没有生命力了,枯竭了。

  刚才在微博,一个博主发了段非洲舞者的现代舞视频,配文是:雨的感觉。舞者的每一个动作,都像在触碰生命。我眼眶湿润。

  雨的声音,光的倒影,风的流淌,花的摇曳,我的生命因触到它们而苏醒,我变成了它们。随雨水滴落,随阳光照耀,伴着长风吹动花蕾,又缓缓垂落土地,沉睡,等待新一轮的循环,生生不息。

  忽然觉得,当那些抽象的疑惑解决之后,我很满足,我只要活着就很好,生活来什么,我接什么。深知不必再恐惧,也不必再苦求那些无谓虚妄。随心创造,不必用力。一切行动只为心的沉浸与快乐,别的,不要了。

  让队友做完MBTI测试难如登天。群星一宫的他自我感觉十分良好,总是对每一道题目提出高调的质疑和不屑,然后使用一些奇怪的逻辑去选择选项。所以他测出来的结果,我通通不予参考。

  只有心智交流的时候会格外话多,但这个水星射手思维又太发散。我已经算是没啥逻辑,而跟他交流,几乎每次都需要我给他总结论点。又菜又爱辩论。

  会在公众场合直接朝我嘤嘤嘤,或者在坐着的时候拿脑袋靠在我肩上,但经常因为我太瘦而把脸挪来挪去。

  打呼噜山响,好烦,狠狠踹他一脚,他安静了,迷迷糊糊地转身抱了我一下说:“吵到你啦?”当时有点感动,但再打呼噜我还是踹。

  19号写了这个题目,昨天拉着队友把120道测试认认真真做了一遍,在我的全力解读和监督之下,这次的结果比较准确,也得到了队友的认可。

  看到结果是ESTP,有太多感触,感慨平时看不懂又有小纠结的一些点终于有合理的解释,也感慨ESTP×INFP这对非常不被建议的组合居然一起度过了九年时间。从队友的结果看,他的N/S比较平衡,其它指标也不极端,这也许是我们能长期相处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最大的区别在于,他很难在没有足够刺激的环境中得到满足,而我很难在有大量人群在场的新环境中时刻保持舒适。逛公园,躺草地,说好了一起放空,我还在慢慢悠悠享受小草传来的湿润感觉,他躺了不到3分钟逐渐躁动。但看我还躺着,他终究还是把那句“去找别的玩吧”咽了下去(嗯?被可爱到)。而到了新鲜热闹充满人味的环境,这家伙终于算是来到主场,与人互动无缝衔接丝般顺滑,反正我是从来没反应过来,也搞不懂他怎么能做到不走神,人和人的差别真神奇。

  另外,根据一些解读,INFP可能倾向于将很多事情看得太个人化,导致脆弱的感受,有时会难以将问题与个人划清界限;同时,相比ESTP的轻松愉快,我们这类显得十分严肃,啊哈哈。这么看来,无论冲突场景还是日常场景,我和他的理论兼容性的确没有太高。这不禁让我想象...如果当时我是个十分沉迷MBTI的孩子,会不会就没有后面的故事了呢。

  昨天到现在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们仍然可以持续。有人说婚姻的关键在于彼此妥协。表面上看,我们的确表现出了一些妥协的形式,但,不知道队友如何想,总之对我而言,这种“妥协”形式并非完全出于“不得不这样”的无奈心情。我呢,已经足够INFP了,而他背后是一个新的世界,是我独自一人时不易深度参与的世界。INFP与“官配”在一起的状态看起来十分美好,但是,挑战性的关系让我看到了很多新鲜的可能,而我似乎很喜欢选择hard模式,且对新鲜无法拒绝。

  抛开这些不说,队友给了我很多非常积极的影响。他轻松,乐观,钝感,不记事不记仇,消解了我很多内耗,我在日常小事上也一点一点变得松弛,尤其最近,我居然还学会了讲笑话,哈哈哈哈哈。

  至于“情绪化”爱哭和看事情太个人化这点……其实刚在一起时还是会有,但这几年我几乎没有因为负面情绪而哭过,有争执了也是玩笑式拌嘴,点到为止,简短明确表达态度,希望尽快解决不吵隔夜架——时间很宝贵,我们都很忙,都想浪费更多时间在美好的事物上。除此之外,依然很容易被感动,感动时依然是一秒落泪的流泪猫猫头。队友每次对流泪猫猫头给的反应都是哈哈大笑,笑到快背过气去。他是个蛮有爱蛮包容的人,当然我也很可爱。

  回看这段关系,我总体满意。这个与我大不相同的人,他完全就是在送我系统升级包啊,让我看到了又一个彩色世界,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也调和了我原生性格中淤滞的部分。而我也带他打开了更多视角,好好培养了下他的细腻程度和同理心(先夸到这吧)。另外,这段关系里存在一个重要的共同基石:我们都不爱受约束,都不爱重复,爱好新鲜新奇,也尊重彼此对独处的强烈需求。关于如何消磨时间的差异,他正练习柔化漂浮的躁动心,我也正修修补补身处陌生环境中的信心,总之看上去,未来依然会有值得期待的新图景。

  傍晚买完蛋糕,下车正准备继续买花,忽然电闪雷鸣,滂沱暴雨随着大风钻入伞下,把白衬衫和花裤子浇得湿透。我们大笑,喊叫,跑向花店,买好了花,在店门口坐着发潮的凳子休息,伸出穿着人字拖的脚让幕帘灌下的雨水冲刷,又喊叫着冲向车里,躲进干燥温暖的空间,仍然觉得意犹未尽。

  每一次生日都是婴儿般新生的起始,日出,朝露,鲜嫩的花骨朵,未经修饰的眼神。而时间只是一场谎言。

  在7月每日书的MBTI多样人类主题班,各种不同mbti人格类型的朋友通过文字结识,自由地记录、探索和交流与MBTI和自我认知相关的一切。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