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遍地书香》也不是来喜第一次在影视作品中担纲男一号,在之前的电影《枕边人》《丑角儿》等作品中,来喜就曾担纲男一号。 青春爱情题材电影《枕边人》由来喜、王雅捷领衔主演,为了饰演影片中男一号的青春十年,来喜需要减肥,来喜说为了《枕边人》这部影片,自己确实非常拼,“为了贴近那个角色我不断减肥,身体确实到了极限,减肥期间三次入院治疗,第三次真的就是进了抢救室,期间我把我老婆叫到身边,告诉她谁谁欠咱多少钱,都开始交待后事了。进抢救室这种事儿算是生活的不幸,但生活的不幸是艺术的万幸,我这么多年来一直拼搏,为每一个合适的角色做着努力。不管是在《枕边人》还是在《遍地书香》里演男一号,都不是天生掉馅饼砸到我头上。” 来喜原名许玉军,来喜这个名字是如何来的?来喜说,自己2005年参演了杨真导演执导的电视剧《张家长李家短》,在里面饰演的角色叫来喜,虽然戏份不多,但表现不错,从此之后,来喜这个名字就定下来了。 来喜这个名字本身带有喜感,来喜之前的部分作品,确实带有明显的喜剧色彩,特别是《马向阳下乡记》里的会计梁守业和《军事联盟》里的侯吉这两个角色,让来喜大放喜剧异彩。来喜是天生的喜剧演员吗?他的眼睛笑得眯成一道缝,“可能从长相上说,我略带喜感,小眼睛,一说话笑眯眯,这样的人演喜剧有天然的优势。”但来喜说喜剧并不是自己的标签,“演员应该是水,放在什么器皿里,就能是什么形状。喜剧也好,悲剧、正剧也罢,最难的是如何把握人物内心的基调和灵魂。” 来喜说,《遍地书香》带有轻喜剧的一些特点,但却是一部高质量的正剧,而自己在剧中饰演第一书记刘世成时,也在有意地走出自己擅长的喜剧表演的舒适区,而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从容不迫地把人物立起来。 来喜说,喜剧的典型化之前就是自己擅长的,“比如《马向阳下乡记》里我饰演的梁会计,就有几个明显的标签,比如走路夹一个包,比如动不动就说有‘大智慧’,比如怕老婆,有这几个标签,这个带有喜感的角色很快就在观众心目中留下了印象。” 而在《遍地书香》里饰演第一书记刘世成,来喜避免了这些类型化和标签化,没有华丽的词藻,不显山不露水,看起来有些呆萌,但工作有方法,人也很诚恳,与相亲们的交流是润物细无声式的,“比如我刚进村的时候,村里人想着我肯定要给村里带来什么项目,带来资金,所以让我讲话,我就简单地说了两句,乡亲们问这就完了,我说完了。第一次见面讲话一点都不激情澎湃,但随后的工作却是认真诚恳的,刘世成是靠实实在在的工作打动乡亲们的。” 《遍地书香》的戏也不是一直平平淡淡,偶尔也有惊险,来喜说,“剧中我饰演的刘世成是一个很怕狗的人,剧中有一场我被狗咬的戏。那条狗虽然经过训练了,但确实还是有一定危险的,尤其我向后退的时候,它一看见我退,立马就站起来了,然后我停了一下,它才又坐下。我很明显地感觉到,我再向后退一步它就会扑上来。这种戏就比较惊险刺激。” 导演杨真将来喜在《遍地书香》中饰演的刘世成评价为“相貌平平、朴实真诚,但很努力的基层党员干部,一个不够精明但一丝不苟的实干家。”来喜说,刘世成是一个普通的基层干部,是一个普通人,但也是一个“大人物”。“说刘世成是大人物,不是说他职务有多高,不是说他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说这个人有大情怀。这种大情怀体现在只要目标是正确的,是积极向上的,尽管前进的道路上有种种困难,总有努力去做,总会等到柳暗花明的那天。” 来喜举了一个例子,《遍地书香》中,刘世成让所有村民将愿望写在黑板上,大家的愿望五花八门:有说想去北京看天安门的,有说要让爷爷身体健康的,有想买新房子的,还有想建幼儿园的……当这些梦想一一呈现出来,大家问,刘书记有梦想吗?刘世成说,我的梦想就是要把你们的梦想一一实现。 大情怀成就大人物,大人物成就大演员。之前被人称作演小人物、被称作“金牌配角”的来喜,其实已经成为一个大演员。在小人物到大演员的成长过程中,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必不可少,那就是秉承“戏比天大”,这种自我修养不仅是尝试不同的角色,更是把戏看成比天大的态度和努力。 来喜至今记得十多年前与黄渤一起演电影《斗牛》的一个场景,“戏中有一场黄渤埋我的戏,我需要躺在冰天雪地的冰河里,要憋气一分多钟,等待黄渤来埋,当时我被冰水浸泡,满眼都是砸过来的沙子,除了冷得打颤、憋得打颤,不敢有任何动作,当时感觉我吸完了所有的氧气,已经憋气到极限,感觉肺都要炸了。”来喜说,当时整个身体的感觉,好像随时都可能破土而出,“冷到身体的极限,憋气到身体的极限,依然要一动不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