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潜江资讯网 - 潜江在线,潜江教育、信息、新闻、租房、人才、二手房、咨询网

热门关键词:

魔兽光明与黑暗具体内容是什么?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3-02-13

  每逢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人们便会想到香甜软糯的汤圆,它代表着美好的回忆,更象征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在吴江太湖新城松陵街道油车路,有一家汤圆店,多年来,坚持纯手工制作、现包现煮现吃,限量销售,不让汤圆和馅料过夜,留住香甜软糯的儿时味道。10余年打拼,如今店主童菱辉已买房落户成了新苏州人,从小小汤圆里包出甜蜜生活。

  店面不足20平方米,包汤圆、煮汤圆、吃汤圆,都在这个狭小空间里。进门右边是煮汤圆的两只锅,紧挨着的是一个定制的不锈钢长条柜子,下面用来放碗筷,上面用来包汤圆。店里最醒目的位置挂着老顾客不久前送来的两个福字,店铺因此增添了不少喜气。

  “你来吃汤圆啊?”店主童菱辉热情地向进门的顾客打着招呼,手里包汤圆、煮汤圆的活儿一刻也没停下。年数做长了,童菱辉与很多老顾客都很熟。“有的都是三四年的老顾客,大家来了、走了都会打个招呼。”

  元宵佳节,店里格外热闹。锅里煮着热气腾腾的汤圆,顾客品尝着美滋滋的汤圆,小店里其乐融融,烟火气扑面而来。

  “苏州比较富足,工作机会很多,经商的环境也很好,当时我就很想在吴江买房定居。”2018年,孩子考上高中住校后,童菱辉便盘算着开店创业,想多挣些钱好在吴江买房。

  听说亲戚在上海卖汤圆生意不错,童菱辉便辞去工作到亲戚的店里学包汤圆。2018年9月,学成回吴江后,童菱辉便与丈夫一起找店面,考虑到油车路的这家店面在学校对面,周边又是居民区,房租也能承受,便盘下了。为了省钱,店里的装修都是丈夫一人完成的。

  “当时没有多少积蓄,开了这家汤圆店,心里还是很担心,生怕钱打水漂翻不了身,没想到的是,开业第一天营业额就有800多元。”童菱辉有了信心,下决心起早摸黑潜心经营自己的汤圆店。

  童菱辉说,汤圆做得好吃其实没有什么秘诀,新鲜的食材加上手工制作。虽然现在机械化制作的汤圆普及,但是童菱辉却坚持手工制作。“手工和机械做出来味道是不一样的,食物不可以马虎对待,稍微懈怠一点,客人马上就能吃出来。”所以,她从来不会做好汤圆过夜,而是每天早上起来现做,每天限量,确保汤圆新鲜美味。

  “挑选糯米不是越贵的就越好,贵的新鲜糯米做出来的汤圆反而粘牙,而是要挑选颗粒饱满、色泽光亮的糯米。磨糯米坚持用水磨,然后把水沥干,因为水磨粉吃起来更加细腻。如果包鲜肉汤圆,馅料要选用上好的猪后腿鲜肉,如果包芝麻汤圆,芝麻要挑颗粒饱满的,炒熟磨成粉。炒芝麻过程也非常讲究,芝麻炒太熟,包出来的汤圆有苦味;没炒熟,香味又不够。汤圆包好后,下锅煮的时候,要先用大火,待汤圆浮起来,然后再慢火煮,这个过程中,要加三遍冷水,烧开三遍。只有这样,一碗香气扑鼻的汤圆才能上桌。”

  咬一口童菱辉包的芝麻汤圆,先能感到糯米的软糯细腻,接着一股芝麻香顺着喉咙就暖到了胃里,香滑清甜的味道让人回味。而咬一口鲜肉汤圆,满口都是汤汁。

  童菱辉店里销售的汤圆,除了芝麻馅和猪肉馅外,还有荠菜馅和野菜馅。汤圆按个卖,每个2.5元。四年来,虽然做馅的猪肉价格一度涨到三四十元一斤,熟悉的顾客都知道那时候她是亏本卖鲜肉汤圆,劝她涨涨价,但童菱辉坚持不涨价。“我们有很多老顾客,他们都很信任我,经常光顾我的小店,我不能让他们寒心。”

  汤圆好吃、不粘牙,再加上诚信经营和热情服务,如今这家不起眼的小店,已是名声在外,成为吴江当地的“网红店”——除了周边街坊邻居经常前来光顾外,还吸引了盛泽、汾湖甚至苏州市区等地的市民专程前去品尝。

  在童氏手工汤圆店附近工作的樊秋华,自从吃了童氏汤圆后,就成了这里的常客。他说,童菱辉家包的汤圆有一种儿时的味道,令人难忘。苏州市区的一个老板在朋友圈刷到朋友分享说童菱辉包的汤圆好吃后,便带着家人专程开车赶来,觉得好吃后,元宵节前,还向童菱辉定制了800个汤圆,发给员工当福利。

  童菱辉包的汤圆还让许多游客成为“忠粉”。有一次,有位大连的游客住在松陵饭店,夜间看到这家汤圆店,便进店吃了一碗,因为好吃,吃完后不停地夸赞。旅游结束时,还不忘打包生的汤圆,说回家与家人分享,后来,这位游客说家人都喜欢童菱辉包的汤圆,便经常请童菱辉帮他打包邮寄。

  前一段时间,一位大爷“阳康”后,吃饭没有胃口,便一早到童菱辉的店里吃碗汤圆,因为来得比较早,大爷便回家等了。等汤圆煮好后,童菱辉把汤圆送到大爷家里,大爷给她钱,她坚决不收,令大爷十分感动。第二天,这位大爷专程跑到店里,硬是把汤圆的钱付上。

  还有一次,一对老夫妻在店里吃完汤圆后,因为走得匆忙,把钱包遗忘在了店里,童菱辉便用微信支付留言功能与这对老夫妻取得联系,并归还了钱包。这对老夫妻拿出几百元钱对她表示感谢,被她婉拒了。从此,这对老夫妻便与童菱辉成了朋友,经常光顾她的店。即使后来搬家,距离童菱辉的店远了,也要时常过来吃碗汤圆,与童菱辉聊聊家常。

  得到街坊邻居的认可,让童菱辉非常开心,但开店的辛酸苦辣,只有童菱辉自己清楚。自从开了汤圆店,童菱辉常年无休。她每天5点起床,5点20分赶到店里烧水,和好糯米粉,准备馅料,然后一直站着包汤圆、煮汤圆,直到晚上7点营业结束,再把第二天需要的糯米粉磨好。每逢元宵节,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有时只能浅睡两三个小时。而更难熬的是夏天,围着滚烫的锅子转,一般人很难坚持下来。

  虽然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有时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但童菱辉忙得不亦乐乎。“与上班相比,包汤圆虽然辛苦,但收入高了不少, 累并快乐着。”

  如今孩子已经上了大学,童菱辉在吴江也买了房,成了新苏州人。对于将来,童菱辉有自己的打算:“现在生活秩序恢复了,苏州又出台了一系列惠企的好政策,今年我的目标是再开一家店,让更多人品尝到我们家的汤圆。”

最火资讯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