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潜江资讯网 - 潜江在线,潜江教育、信息、新闻、租房、人才、二手房、咨询网

热门关键词:

有关无量羊汤怎么样是个什么梗?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3-01-14

  24年前,偶然的一次献血,他把血样留在中华骨髓库。12年前,他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一名陌生患者的生命“续航”。如今,他是开封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队长,他招募志愿者采集血样、做好无偿献血宣传,为更多人带去生的希望。他就是国家税务总局开封市鼓楼区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徐航。1月9日上午,记者采访了徐航,听他讲述20多年来致力于造血干细胞捐献背后的故事。

  徐航今年48岁,1995年走上工作岗位,一直在税务系统工作。2009年12月24日晚,徐航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份来自中华骨髓库的传真,内容大致为:徐航和一名白血病患者的血液配型成功,征召志愿者徐航前往北京捐献骨髓。

  原来,在千里之外的北京,18岁的白血病患者恒恒(化名)因为稀有的RH阴性血型,两年来一直找不到能与其配型成功的骨髓进行移植,以前爱打篮球的恒恒现在只能依靠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医生说:“孩子的病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如果再找不到骨髓移植,孩子活不过3个星期。”

  非血缘关系之间的造血干细胞适配概率极低,因此,每一次成功配对,都是生命的奇迹。正因如此,当开封市红十字会的领导将捐献骨髓的通知给他时,徐航没有丝毫犹豫便接受了这个“任务”。

  1999年,25岁的徐航参加单位组织的一次无偿献血活动,“当时单位的同事都参加了,我也献了血。”徐航说,献血时他无意间看到一份写着“一滴血可以救一个生命”的宣传资料。他了解到,献血时可以多留存10毫升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将来有可能为患者提供帮助。

  没有犹豫,徐航将自己的血样留在了中华骨髓库。正是这不经意的举动,成就了一段佳线年后,“生命的种子”真的能开花结果。

  “说真的,收到传真,心情还是很复杂的,我没有任何犹豫,但是家里人最初是不支持的。”徐航说,家里人对造血干细胞捐献几乎不了解,加上他当时还未婚,父母顾虑多,坚决不让他去。

  为了顺利完成此次捐献,徐航一方面努力调整自己的作息和饮食,另一方面想尽办法做家人的工作。最终,他说服了家人,于2010年3月来到北京。

  捐献手术的关键,就是给捐献者打“动员针”,刺激造血干细胞的生成。徐航告诉记者,打了7天“动员针”后,他的腰、背、颈椎剧烈疼痛,同时还低烧,他两眼模糊,整夜睡不着觉。陪护他的姐姐心疼得直掉眼泪,他却安慰姐姐说:“没事,很快就好。”医生看徐航难受得不行,要给他打止痛针。他却强咬着牙拒绝了,因为他得知打止痛针可能会影响骨髓的质量。他说:“我千里迢迢来北京,就要用最好的骨髓救他。”

  当年3月15日,徐航接受了捐献手术。“进入手术室后,医生麻利地给我扎上针,针头像筷子一样粗,左臂右臂各一针,离心机‘嗡嗡’地转了起来,各种颜色的信号灯闪烁着。血液从左臂流出来进入离心机,经过分离、过滤、提纯,从右臂回到我的体内。我躺在那里,感觉有些冷、头晕……”他回忆说,经历了5个多小时的手术,他全身的血液在外循环了3遍,循环量达1万毫升,采集出56毫升的造血干细胞。

  徐航被抬出手术室时,身下的褥子被汗水洇成了人形。看见等待的亲人,他努力笑了笑,才如释重负地沉沉睡去。一觉醒来,当大家都以为大功告成的时候,徐航却被医生告知:由于恒恒的年龄较大、体重较重,这次采集的造血干细胞只够移植量的70%,明天还要进行第二次采集。

  第二天,徐航再次被推进手术室。主治军医俯在他耳边轻声说:“你辛苦了,向你敬礼!”听了这句话,两颗晶莹的泪珠从他的眼眶中滑落,救人真难啊。

  事后,徐航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昨晚没有睡好,今晨大雪。早晨六点护士来量血压、测体温、抽血验血,八点五十分开始进移植室。看着姐姐手里的摄像机,我平添了一种悲壮。”

  徐航说,这些痛苦根本算不上什么,最为难受的要数打了“动员针”后身体的各种不适。移植前,医生告诉徐航,由于身体里的钙都溶解在血液里,因此,他要服用大量的钙片,否则会骨质疏松,摔倒就会造成骨折。手术后一周,由于身体严重缺钙,徐航虚弱得只能扶着墙走路。

  按照中国红十字会的器官捐赠纪律,徐航不能与恒恒有任何联系,但为了表达谢意,恒恒还是通过红十字会转交给徐航一封感谢信。完成捐献任务后的徐航在给恒恒的回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孩子,我知道此时此刻的你在隔离舱,正与死神顽强搏斗,这里,我相信你一定会战胜病魔,战胜一切困难!因为,我给了你力量,从今天起,你将不再是你自己,你将不再孤独……我希望你恢复健康后,重返校园,好好铭记发生的一切,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将来用自己的行动回报所有爱你的人,用自己的炽热爱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生活的美丽世界更加真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让所有人有尊严、幸福地活着!”

  而今,这封让医护人员感动得落泪的信,已被永久留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血液科作纪念,留在北京的还有河南人忠厚仁义的无疆大爱。

  捐献结束后,徐航的生活一如往常。但这次经历对他未来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12年过去了,所有的一切都和原来一样,真要说有什么不一样的话,那就是通过这次捐献,我开始接触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工作和红十字会志愿服务,使我能够不止救助这一名白血病患者,还可以帮助更多人。”徐航说。

  2014年,开封市红十字会成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主要工作是增加中华骨髓库河南分库人份容量、招募志愿者采集血样、联系好在库志愿者、为捐献者做好心理疏导、做好无偿献血宣传工作等,徐航冲在前面,担任队长。他带领志愿者团队从头干起,队员来自各行各业,从5人发展到现在的35人。他们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跟市中心血站的采血车在我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先后组织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服务3000余人次,仅2021年一年,就招募捐献志愿者采集血样306份,已全部回访录入中华骨髓库系统。该团队累计成功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32例,挽救了32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荣获2021年度“开封市志愿服务团队优秀组织奖”。

  为扩大“红十字爱心相髓”品牌影响力,徐航建了4个微信群,向大家推荐“河南造血干细胞捐献”微信公众号,推广使用移动扫码入库系统,普及医学常识,帮助白血病患者和家属求医问药,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12年来,他帮助了1万多人次。“我很忙,但是我很快乐。”他说。

  “通过我们的努力,为患者带去生的希望,一想到这个世界上有人因我们而重获新生,内心就激动不已,我们的人生也因此留下浓重的一笔。我真心希望未来有更多爱心人士加入进来。”徐航说,希望自己的事迹能带动更多人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用爱托起更多血液病患者生的希望。

  如今,徐航和他的队友沐浴着党的二十大的春风,努力奋斗、积极工作,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奔跑在志愿服务的赛道上,为一个个生命“续航”。

最火资讯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