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现以“数字文明与全球传播新秩序”为主题,向海内外专家、学者诚邀佳作,旨在通过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社会等具象化的社会事实,以跨学科的方式直面数智时代人文技术与全球传播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来稿应符合学术规范,具有创新性的视角与见解,使用较新文献资料。所投稿件应为作者未曾在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过的最新研究成果。请作者遵循学术规范和道德,不得抄袭、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 (二)本刊对来稿一律采取双向匿名审稿,择优录用。请勿一稿多投。来稿在截稿日期后3个月内未被采用,作者可自行处理。未刊用稿件恕不退还,请自留底稿。 (三)投稿论文字数(包含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及注释)不超过10000字,投稿者须按照本刊的论文格式规范写作(见后),格式不符者作退稿处理。 (五)来稿请于文末注明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单位、职称(在读研究生请规范注明“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在站博士后请规范注明博士后流动站名称或所在二级学院和“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通讯地址、邮编、电话及电子邮箱。若有多个作者,请用分号隔开。获得基金资助的项目,请注明项目名称及项目编号。 (六)有意投稿的作者,请于【2023年4月1日前】将稿件发至本刊投稿邮箱:邮件请以“议题+标题+姓名+作者单位”命名,来稿附件请用Word文件。 (一)标题:主标题黑体小三号字,副标题(若有)黑体小四号字,居中,不宜超过20字。英文标题字号类同,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二)摘要和关键词:论文需提供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应简明阐述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具有相对独立性,以150-300字为宜。摘要后列出3-5个关键词,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隔。“摘要”二字和“关键词”三字为宋体小四号字,加粗;摘要的文句和关键词词语为宋体小四号字,不加粗;两端对齐并缩进两个字符。英文字号类同,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三)正文:条理清晰,行文规范。1级标题用“一、”标示,黑体四号字,居中;2级标题用“(一)”标示,黑体小四号字,两端对齐并缩进两个字符;3级标题用“1.”标示,宋体小四号字、加粗,两端对齐并缩进两个字符。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每段两端对齐并缩进两个字符,1.5倍行距。范例见附录1。 (四)本刊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在引文处按论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在文内用上标表示。同一文献在文中被反复引用者,用同一序号标示,并在引文具体位置的序号后注明页码或章、节、篇名。如:[1]57,[1]126。具体格式参见附录2。 (五)对文章篇名、作者及某一特定内容作必要的解释或补充说明,可使用脚注,序号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的上标表示,如“①”,脚注内容置于页面底端,注释处序号不用上标。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编辑部(邮政编码:1008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