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授予波音公司美国空军“下一代空中优势”项目,即研制、生产美国空军第六代战斗机的合同,并将战机命名为F-47。至于为什么称为F-47,据英国《卫报》报道,是因为特朗普此任为美国第47任总统。美国空军发言人表示,F-47也有“向空军的创建之年——1947年致敬”之意。 获得美国空军第六代战斗机项目的合同对于近年来麻烦不断的波音公司意义重大,重启F-47项目,对于特朗普力促振兴的美国制造业,乃至美国空军在未来夺取空中优势的作战能力,都是不可轻视的大事。特朗普选择这个时候宣布这项决定,大致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为美国制造业加油打气。吸引高端制造业回流、促使美国制造业繁荣是特朗普的重要政治诉求。为此,特朗普不仅要求全球着名投资公司、高技术产业投资美国,而且扬言给进口的美国商品施加高额关税,而在美国投资的企业,则可避免这些关税。 军工企业是美国军工复合体的核心,军队则是大笔投资的来源。通过率先研发先进战机,不仅可以保证美军在空战武器装备上的领先优势,而且可以吸引欧洲和美国全球盟友的武器订单。大笔军售不仅可以摊薄美国武器装备的研发成本,而且可以赚取丰厚的军售利润,还可以通过军售控制盟国的军事活动和能力,堪称“一箭三雕”。 二是为了党派和政治利益。2024年大选中,特朗普获得压倒性大胜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来自所谓“摇摆州”对特朗普的支持。这些“摇摆州”同时也是美国所谓的“铁锈地带”,即因为美国钢铁冶炼和相关制造业的外流,导致工人失业、经济停滞、收入下降、民生艰难的地区。这些地区的选民对美国政治和政客的怨气很大,特朗普通过搅动民粹,宣称为这些选民带来工作岗位和增加收入,从而获得支持。 波音公司第六代战机研制项目可以直接创造2.3万个工作岗位,辐射链覆盖的12个州大多为“铁锈地带”和“摇摆州”。这有利于特朗普展示兑现竞选承诺的“守信”形象,为特朗普所代表的美国共和党赢得即将到来的2026年中期选举创造有利条件。据估测,这个项目将为共和党带来多达47万张选票。 在宣布波音公司获得第六代战机合同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F-47将是“有史以来最先进、性能最优、杀伤力最强的飞机”,将在飞行速度、机动性和有效载荷等方面大幅、全面领先已有战机。 F-47的最早服役时间预计在2030年,很多技术细节、参数未定。但是,依据技术发展的支持、对未来空战的需求预测,以及与现有第五代F-22和F-35战机的比较,F-47将具有以下典型的战技术性能。 一是在速度、隐身性、航程等基本参数方面更加优秀。在隐身性方面,美国空军参谋长戴维·奥尔文表示,F-47的隐身涂层将更耐用,维护时间更短,部署所需的人力和基础设施也大幅减少。在最大航程方面,F-22加挂外部油箱时航程为1850英里(3000千米)以上,F-47将比它更远。 二是具备与无人机群协同作战能力。在智能技术大量运用于军事领域,从信息化向智能化的军事变革如火如荼之际,第六代机F-47必然广泛应用智能技术。F-47被定性为有人驾驶,其与无人机的配合、协同是必然具备的能力。 三是具备穿透性制空作战能力。制空权是空战的核心诉求,也是战斗机的中心任务。所谓穿透性制空,核心在于“穿透”,即强调美军在空战中能够穿透敌方密集的防空体系,深入敌后方纵深实施打击。穿透性制空作战,即通过高度隐身的多个先进空中作战平台,实现对敌方防空体系的快速穿透和精准打击,通过指挥控制信息系统实现高水平协同,发挥体系优势,从而在危险空域夺取并保持制空权。 一代战机从型研到样机、首飞、定型,到批量生产,交付作战部队,再到形成战斗力,是一个时间较长、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F-47能否成为一代成功的主战机种,至少面临三方面挑战。 首先,F-47的研发面临研制费用昂贵和防务开支削减的问题。特朗普二次入主白宫,在对军队进行“重整美军战斗力”改革的同时,宣布在他的4年任期内,每年削减军费开支8%。据估计,F-47的整个研制费用将达500亿美元,每架平均3亿美元。如果按照计划生产414架,总的支出则超过1000亿美元。特朗普政府如果真的削减年度军费开支,F-47昂贵的研制、生产费用又如何支付? 其次,盟友的不信任使得F-47不可能靠盟友联合研制摊薄成本。战斗机研制历来成本高昂,为了降低美国承担的研制费用,于是采取与盟国联合研制的方式,一方面摊薄研制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增加生产架次摊薄生产成本。 然而,特朗普此番上任后切断对乌克兰的武器支援和情报共享的做法,使得其在F-35战机上设置“致命开关”的问题浮出水面。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想在F-47研制生产上效仿F-35的方式恐怕很难实现。 第三,技术不确定性也会影响F-47的成败。美军装备研制因技术问题导致半途而废者不乏先例,“科曼奇”直升机、“十字军”火炮都是在耗资百亿美元之后被迫放弃的。现在距首架F-47入役的2030年还有5年,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其是否能够按计划服役,让我们拭目以待。 公安部网安局通报:近日,一则关于国际乒联第一副主席、WTT世界乒联主席、中国乒协原主席刘国梁的不实信息在互联网传播,误导大量网民关注和讨论。公安网安部门查明,网民杜某川、汤某在网上恶意传播相关谣言,造成谣言大量传播扩散,影响恶劣。 俄罗斯和乌克兰代表团16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关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会谈,当天的双方直接谈判持续近2个小时。此次会谈是2022年3月以来,时隔三年,俄乌双方首次直接会谈。当天,首先举行了土美乌三方会谈,然后在土耳其的主持下举行了俄乌直接谈判。 小米SU7 Ultra“机盖门”谈判僵持,车主代表:主张退一赔三。自曝退订会导致“小米汽车崩塌”?小米汽车副总裁否认:相关内容不实 律师解读银行要求重病老人到场去世,子女在一定条件下可代办 5月14日,湖南株洲,一银行被曝要求62岁带病老人必须亲临现场取钱,家属将老人抬着轮椅送到现场,因办理时间过长致带病老人离世。 据大象新闻报道,当事人侄子彭先生表示家人不清楚银行有上门服务,冒着生命危险将老人带至银行。因面部解锁一直失败,两个小时后仍未办理成功,老人当天离世。 对此,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律师认为,根据《储蓄管理条例》第五条规定银行有核实储户身份的义务,有权要求本人到场办理取款业务。不过,子女在一定条件下可代办。根据双方有效身份证明及存款凭证以及授权委托书可以向银行取款。 若银行明知老人病重仍拒绝变通,其行为可能违反合理注意义务,特别是当储户明确告知存在不能亲自到场的合理情形,银行需要为储户办理相关程序。 至于病重老人的去世,付建律师认为,若家属能证明银行的拒绝对老人的转移就医造成实质性阻碍,且与死亡结果存在直接或间接因果关系,银行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银行可能涉及侵犯老人的生命权、健康权等侵权责任。并且银行有义务在听说老人病重时,主动提出上门服务。虽然没有法律的明文规定,银行应积极履行对特殊群体的服务义务,主动告知家属有上门服务等便利措施,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矛盾和纠纷。 最近,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发布了一个超重磅消息,工商业分时电价出新政了。这次政策调整不仅关系到企业的“钱袋子”还和新能源发展息息相关。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近年来高血压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青少年因“手机病”诱发高血压的病例增多中青年患者因隐匿性强导致知晓率低下而老年群体则需注意血压测量的科学性因此防治需全年龄层重视青少年警惕三大问题引发高血压武汉儿童医院近期接诊了一名14岁高血压2级患者阳阳(化名)。他身高1. 在此背景下,当地时间5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美国与英国达成一项新的贸易协议,部分撤回特定领域的关税,进一步扩大双方产品的市场准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