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现有通威、弘元、美科、晶澳、双良等已投产的光伏产业企业10户,2021年全市多晶硅料、单晶拉棒、切片产能分别达到4万吨、65.3GW、10GW。全年多晶硅产量4.5万吨,单晶硅产量10.2万吨;光伏产业产值达到311亿元,已形成完整的“多晶硅料—单晶拉棒—切片”光伏上游产业链。 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光伏产业,全面促进光伏产业链发展,围绕我市多晶硅单晶硅产能及资源优势,由市工信局编制了《包头市光伏产业“一业一策”行动计划》和《包头市打造千亿级光伏装备产业集群行动方案》,以延伸产业链为重点,努力向电池片、电池组件方向发展,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打造光伏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到2025年力争实现产值5000亿元。 (一)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目前,东方日升20万吨金属硅、15万吨高纯晶硅、10GW单晶硅、3GW组件,新特一期10万吨高纯硅、二期10万吨高纯硅,大全10万吨高纯硅、30万吨高纯工业硅、20万吨颗粒硅等14户企业的31个项目正在建设。 2022年随着一批重点建设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光伏装备产业当年预计总产值将突破800亿元。到2025年,预计全市多晶硅料、单晶拉棒、切片、光伏组件产能将分别达到116万吨、229.3GW、130GW、79GW,产值将突破5000亿元。 (二)全面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围绕《包头市打造千亿级光伏装备产业集群行动方案》,积极开展光伏装备产业招商引资工作。截至2022年5月底,全市已对接光伏玻璃、电池片、电池组件等企业21家,对接项目23个,协议金额1388.9亿元。其中,已落地项目12个,协议金额731亿元。 (三)强化金融支持。一是制定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市金融办、人民银行包头市中心支行联合制定印发《包头市绿色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实施方案》,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包头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施进程,匹配信贷规模资源,强化光伏产业等绿色产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同时,正在起草《金融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在新能源领域先行先试,优化授信准入、调整信贷结构,推动我市光伏产业等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大光伏产业融资支持力度。截至2022年一季度,全市绿色信贷余额152.8亿元,同比增长27.7%,为加快光伏装备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四)鼓励企业研发创新。积极组织光伏企业开展自治区新材料首批次产品申报工作。弘元新材的“大尺寸210太阳能电池用单晶硅片”被确定为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新材料首批次产品, “210N单晶硅片”和美科硅能源的“N型单晶硅棒”已申报2022年自治区新材料首批次产品,可获得自治区首批次新材料保险补偿政策支持。 (一)加快发展光伏产业链。充分利用自治区绿电资源优势,发挥光伏产业工作专班作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支持现有企业发展太阳能电池组件产品,引进电池片、光伏玻璃、背板、EVA胶膜、逆变器和风光互补设备制造项目,积极推动形成“光伏材料-电池组件-光伏电站”全产业链。 (二)强化政策扶持。积极争取光伏指标,扩大本地光伏装机,以光电资源及装机规模的扩张,带动发展光伏切片、电池、组件等全产业链。大力支持弘元新材申报自治区级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扩大210大尺寸电池用单晶硅片应用;推进晶澳高效太阳能级单晶硅方,阿特斯210大尺寸硅棒,美科、豪安210N型单晶硅棒,晶润5多晶硅提纯等技术产品研发。 (三)强化校企深度合作。推进企业与我市高校合作,共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支持弘元、通威、新特等重点企业,加强与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合作,为企业培训专技人才和培养产业技术工人,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质量,输出产业急需的生产型、科技型、管理型人才。 最后,再次感谢贵委对包头市工业经济的关心、关注和支持,并希望继续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献计献策、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也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为包头市光伏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