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气枪还被当成商品摆在柜台的年月,很多人去逛百货大楼或者新华书店时,都十分眼馋,恨不得能立即拥有一把。 不过,当时最便宜的气枪也要近百元一把,在人均工资只有四五十元的时代,可谓不折不扣的“奢侈品”。 上世纪60-70年代,中央根据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作出了战略部署,开始了三线建设,其中分为“大三线”和“小三线”。 “大三线”主要是战略后方基地的建设,是三线建设主要部分;“小三线”是指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战略后方地区建立以轻武器及弹药生产厂为主。 1978年,由于国家的战略方针发生根本性转变,960厂为了响应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号召,大幅度缩减了军需品和武器装备的生产计划。 为了在新形势下生存下来,960厂将业务范围从军用转为了军民结合,开始尝试生产新产品维持工厂运转。 由于工厂生产枪支多年,无论设备还是经验都是为生产枪支而服务,经过讨论,厂方决定转型生产民用气步枪。 于是,960厂便以制式的56式半自动步枪为蓝本,最大限度利用厂里的加工设备,将其改为了气体动力发射的气枪,并命名为“狮牌”。 其中4.5毫米的型号为P45-3,5.5毫米的为P55-4两款,均采用弹簧活塞原理、固定枪管、下压杆式结构。 军工品质又有从前生产真枪打下的口碑,新型“狮牌”气枪一经问世就凭借物美价廉受到海外市场追捧,在1980年一度创下外销5万余支的超高纪录。 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上的枪支管理还很宽松,不仅许多部门都合法拥有和佩戴枪支,各类民用猎枪也遍布大江南北。 正是看到960厂的转型成功后,国内其他军工厂也开始效仿960厂的商业模式,气枪行业开始火热起来。 很快,国内市场陆续出现了与“狮牌”比肩的“工字”“峨嵋”“快鹿”“健卫”“三箭”等一系列民用气枪。 最常见的便是上海产的“工字”牌的B1、B2型气枪,俗称“撅把式气枪”,也就是常说的“中断式”机构,也是最为常见的气枪型号。 这种气枪中枪身末端左侧设有一个冲压而成的扳手,向前推压该扳手,枪身自动下垂打开。枪身打开后,尾部向上翘起,露出弹膛,即可装入铅弹。 不过,由于“工字”牌早期做工粗糙,且枪管不是固定的、射击精度较差,市场又出现了由重庆建设机床厂生产的“峨嵋”牌EM45B普及型气步枪。 因为“峨嵋”牌气枪的高精度品质,同款的运动步枪还成为国内射击队的标配,在国内、国际重大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甚至,“峨嵋”牌改良后的EM45B-2、EM45B-3型气步枪还成功出口到美国市场,成为当时少数创汇的民品之一。 事实上,“快鹿”最普及的KL-1型是直接模仿的“峨眉”牌EM45B系列,因此同样采用了侧拉杆压缩弹簧气枪,比“工字”牌那种撅把式射击精度要高很多。 随着市场上的气枪型号越来越多,国内气枪市场也开始卷起来,如971厂的锡峰牌、973厂的仙鹤牌,质量优势更为明显,有的还装备了军用瞄准镜。 这款气枪最初型号是在上海气枪厂协助下推出的,所以外观、结构和性能方面与同系列的“工字”牌气枪基本相似。 但“虎牌”的B5型气枪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1985年由南京气枪厂与华东工学院联合研发的型号,最大威力足以穿透厚度为7-8毫米的木板。 “虎牌”B5型气枪不仅在国内获得多项荣誉,还曾于1987年在第十五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和新技术展览会上荣获铜奖,是国内唯一一款获得过国际大奖的气枪产品。 面对市场激烈竞争,上海“工字”牌气枪也反应迅速,曾推出了弹簧气枪中少见的一款折迭托型号——QB6折迭托气枪。 当时市场上前前后后有几十种型号的气枪,但采用折迭枪托的并不多,除了“工字”牌QB6之外,只有后来“工字”牌又推出的QB51,以及峨嵋EM45 B-3气步枪。 重点是,在市场上几乎全是全木托气枪时代,这把几乎是全金属结构的气枪,简直是秒杀所有气枪品牌。 不过,毕竟是气枪,无论做工多么精致,还是与真正的军用枪支无法相比,普遍射程只有20-30米左右。 遇到有人想见识下枪法,便从容压弹,举枪瞄准二十多米外的啤酒瓶或其他目标,一枪命中的感觉别提多爽了。 由于大部分“撅把式气枪”都是需要推压扳手才能蓄气击发,可当时的枪械做工实在不敢恭维:要么费了半天劲也压不开,要么就是不小心被反弹的扳手夹住虎口,疼得嗷嗷叫。 特别是刚到手的新枪,由于内部皮垫过于厚实,哪怕壮小伙子也是龇牙咧嘴,胳膊哆嗦着才能压下去,十分锻炼臂力。 随便用粉笔在墙上画个圈,固定射击靶心,看弹着点,然后调整准星,用改锥一点点地撬,有经验的,三枪内就能把准度调校好。 练习枪法的人选择目标,基本是由大到小,通常是选大一点的酒瓶、破水壶,然后是小点的碗碟、勺子,直至最后打一分硬币、蜡烛火苗,甚至牙签。 事实上,从90年代初开始,由于维护治安需要,国内主要气枪厂除了外贸需要,都已停止国内生产任务,市面销售点也越来越少。 1996年由于社会治安环境的恶化,《枪支管理法》随即出台,民间开始大规模收缴枪支,不论是制式枪支,还是猎枪、土枪,直至气枪统统上缴。 时至今日,如今的年轻人别说气枪,连玩具枪也得看动能焦耳,这既令人无奈,也或许是某种人生缺憾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