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兰的《质量控制手册》中,认为质量成本是:“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既定质量水平造成的一切损失之和。” 从目前来看,我国质量成本项目的设置大体可归为四大类20项。为使核算范围明确,每一项质量成本项目都应有明确的定义、范围和所包含的内容。现将推荐项目的名称和内容分述如下: 预防成本是指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防止故障等采取的预防措施,所多发生的费用。具体包括以下6项: 企业为了保证和控制产品质量,防止质量问题,开展质量管理所发生的办公费,宣传、收集情报费用,编制质量管理手册,制定质量计划及质量标准,开展QC小组,进行工序能力研究,开展质量管理达标、升级、质量审核等所支付的各种费用。 为达到质量要求,提高业务人员素质,对有关人员进行质量意识、质量管理、检测技术、操作水平等方面的培训产生的费用。 为改进和保证产品质量而支付的各种奖金,如QC小组成果奖、产品升级创优奖、质量管理的劳动竞赛奖及有关质量的合理化建议奖等。 包括建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改进产品设计,调整工艺,开展工序控制,进行技术改进的措施费用。 鉴定成本是指对产品和形成产品的原材料及半成品进行检测,以评价其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需要的费用。具体包括以下4项: 指对进厂的材料,外购、外协件、配套件、工量具,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在制品及成品,按质量标准进行检测、试验及设备的维修、校正所发生的费用。 指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处理所发生的直接损失费用。例如:判定不合格品能否使用所进行的处理工作而发生的费用,或由于抽样检查不合格品进行筛选的费用。 外部损失成本是指产品出厂后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而导致的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支付的费用。具体包括以下5项: 质量成本是指与产品质量活动有关的活动成本,包括预防费用、检验费用和内外损失等,涉及产品研制、生产、销售和服务过程;产品成本是指与产品生产制造有关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间接费用等,只涉及生产制造过程。 质量成本中的隐含成本则不需计入产品成本实现补偿,它与机会成本相似;产品成本是通过计入成本,从实现的销售收入中获得补偿。 核算的目的、方法不同:质量成本核算可以采用会计方法,也可以采用统计方法;而产品成本核算的目的是计算各种产品的实际成本,为企业损益计算提供依据。产品成本核算只能采用会计方法。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质量成本概念应表述为:质量成本是与产品质量活动有关的劳动耗费,是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而支出的一些有效费用,以及未达到目的而造成的一切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