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字,堪称今日高新科技产业的第一推动力。曾经我们讲过电动车电池的命名(《做电池最难的一关,是起名字》),从形象命名到意象延伸,尽显中文之博大精深。 论起名的学问资历,同属新能源的混动出道时,隔壁纯电还没生下来呢。和电池名字正好相反,混动技术几乎清一色由英文缩写主导,有些还夹杂着 -、 · 、:、大小写混用等花式元素。 命名方式如乱码也就罢了。老车企们的混动技术大多经过了迭代,往往有着不止一个名字;混动技术有名字,混动车型又有另一个代号;插电与非插电,有时还会各自起名;自主品牌们这一轮混动潮,同一技术用于不同子品牌,又可能派生出新名字。 纵使网站自动生成的超复杂无规律天书级密码能做到过目不忘,你也未必能把各家混动精英们的技术名称车型称谓捋清楚。 在遍观了市面上几乎所有混动车型后,我们可以权且把混动车型车名之后的所有常见后缀,划分成三到四个组成部分: 一是混动技术专有名,每家品牌都会起一个自己的名字,像是比亚迪 DM-i、本田 i-MMD、长城柠檬混动 DHT、长安 iDD 等。但技术名并非一定出现在车名中,比亚迪 DM-i 是正面案例,而本田和长城都没有把 i-MMD 和 柠檬 塞进车型名字里。 也有很多车企选择省略,比如丰田 THS、本田 i-MMD、比亚迪 DM-i 也都属于 DHT 类型混动,但不提混动类别从而强调自家技术的独特性。 当然车企难免有自己起原创名的本能,也有很多不直接使用 HEV/PHEV。丰田对于插混版是在 双擎 后加了 E+ 以区别,本田近期调整了命名方式,以 e:HEV 和 e:PHEV 作为区分,虽然带个奇葩冒号,但其实比之前的 锐 · 混动 e+ 直观了不少。 四是一些主要性能配置特性,像是插混车型的纯电里程、内燃机的排量、前驱还是四驱等等,这些就和主流的燃油车或纯电车同理了。 只是因为混动车的数据维度更多,有些会出现诸如 1.5TD-DHT Pro 100km 这样的大信息量。1.5TD 代表内燃机规格,DHT Pro 是该品牌对于三挡 DHT 变速器的称谓,二者间的 - 表明了内燃机与电驱变速器混合驱动,100km 表示纯电续航里程。 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和背景,其实很少有车型会真的把这四个部分都带全,大多会省略掉其中的一个或多个。不同的车企和车型所留下的后缀组合经常各不相同,于是就可能造成消费者以为 DM-i 和 PHEV 是并列技术之类的混乱。 举几个例子,刚刚更新了命名规则的本田,思域 e:HEV 这个名字省略了技术名 i-MMD(本田一向不将混动技术名放进车名中),也省略了该技术属于 DHT 混动路线(其实 i-MMD 诞生时还未有 DHT 一词)。 于是像是广汽丰田威兰达高性能版这个名字,以上四个部分要么被省略要么全然看不出,如果按强行把所有信息都补全,可以是:威兰达,THS(丰田混动技术名),DHT,PHEV,2.5L xxx 版。 各家车企对于自家混动车型的命名规则,大都体现了自己过去的发展和现在的诉求。上述四个后缀部分中的前三个,其实分别对应着突出自有技术的品牌感、与过去旧混动隔绝、区分 HEV 和 PHEV 这三大信息。 如果战略上要兼顾 HEV 和 PHEV 市场,则必然要在命名中尽量体现差异。如果当前或近期销售过非 DHT 类型的插混车型,则倾向于在命名中体现 DHT 或新的专有技术名称以示区分。如果对自身技术非常自信或者确有独到之处,则倾向于在命名中体现自家的原创名字。 魏牌、哈弗的混动车型用 DHT 和 DHT-PHEV 给出了清晰的身份划分,同时名称后缀中的 DHT 让这些新一代混动车型与过去旧款混动版的单电机混动技术区别开。为此,长城甚至选择不在车名中强调 柠檬混动 DHT 这一技术品牌。 吉利起初希望打出 雷神 Hi · X 的技术招牌,当 HEV 和 PHEV 车型都上市后随即发现同为 Hi · X 易混淆,很快便改为 Hi · F(HEV)和 Hi · P(PHEV)。这没有直接使用 HEV/PHEV 直观,同时消费者也不一定能意识到 F 和 P,是从技术名称 Hi · X 中的 X 分化而来的。 比亚迪的背景优势是停售了燃油车,不再需要标注 HEV 和 PHEV。又因为比亚迪此前的旧混动后缀名 DM 深入人心,后面加上 -i/p 就实现了新旧区分。DM-i 也很好地完成了宣传技术品牌的任务,隐去 (DM-i 也属于)DHT 可能是故意为之并最终效果不错。 日系两田因为入局混动很早,当时完全无需考虑混动和混动还会有区别,间接导致旧命名方式在今天有些青黄不接。像过去 PHEV 一直是鸡肋,车企不太需要考虑将身份体现在车名中。但随着 PHEV 愈发重要,两田也相继引入插混车型,就只好在原命名规则上打补丁。 本田表面上与之类似,过去以 锐 · 混动 、Sport Hybrid 作为 HEV 时代的混动命名,来凸出其混动技术的运动性。但与丰田相反,更出名的反而是 i-MMD 这个技术名。本田不久前公布了新命名规则 e:HEV 和 e:PHEV,与纯电的 e:N 形成呼应。 不同品牌基于过去不同的发展路径、当前不同的传播需要、今后不同的发展规划,选择了各取所需式的混动命名后缀 菜单 ,客观上这进一步增加了消费者分辨和记忆的难度。 领克的 E-Motive 与吉利雷神 Hi · X 基本相同,EM-F/EM-P 也对应着吉利的 Hi · F/Hi · P;奇瑞早先的鲲鹏 DHT 用于星途品牌时,就变成了星途 ET-i 混动技术。奇瑞在鲲鹏 DHT 之后,近期又发布了新的混动品牌 DP-i,其本质是在鲲鹏 DHT 上的覆盖和延展。 参照 技术名 + 技术类型 + 混动归类 + 其他数据 的组合,再辨别出车企给出的名字省略了哪些、表面名字是啥其实是说啥,才可能翻译出那一长串乱码式的后缀字母究竟各自代表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