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潜江资讯网 - 潜江在线,潜江教育、信息、新闻、租房、人才、二手房、咨询网

热门关键词:

中听|i人还是e人?别让字母给社交设限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3-07-08

  最近,年轻人又流行起一种新的“社交身份证”,他们在表述时加上自己的性格名片,即“i人”“e人”,成为一种娱乐化倾向的表达。

  i人和e人到底是什么梗?其实,它们对应了MBTI(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指标)人格测试中的两大类型,i人指性格内敛,e人指性格外向。

  两种人格的区分在于,对外互动方式不同。i人享受独处,常以自我为中心,e人热情开朗,可以在社交中收获能量。所以,大家常常把这两大类统称为社恐和社牛,还出现了“为i做e”的网络热梗。

  人格测试的流行,说明大家渴望认识自己,并积极努力探索,想找到一个专属舒适区。不少年轻人在交际中,使用“i人”“e人”的标签,也更直观的表明自身性格,让交往成本更“省流”。

  对于这样的“社交人设”,也存在一些过度依赖,容易形成一种自我暗示。有人找工作、找对象,甚至报考学校都要参考性格分类,这并不是一种良性导向。目前,MBTI缺少科学的证明,即使是多道答题问卷,测试结果也不尽相同。

  心理学家伯特伦 · 福勒曾提出巴纳姆效应,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 巴纳姆效应 。就像有些人认为星座很准,自动把自己和星座性格特征、每日运势对号入座,也是这种心理在作祟。

  一个人的性格不会一直静止,会随时间、环境的发展改变,理性看待测试结果,别轻易用几个字母给自己的社交设限,类别属性禁锢不了世上独一无二的你。

最火资讯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