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性食管炎(CE)是某种念珠菌侵入食管黏膜引起的溃疡性、伪膜性食管炎,也称为“食管念珠菌病”、“ 食管念珠菌感染”。在感染性食管炎中,88%为CE,5%-10%的HIV感染者会出现CE[1]。CE是引起食管溃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不及时治疗可致坏死性食管炎[2],及时且恰当的抗真菌治疗至关重要。 (4)药物因素,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是免疫功能正常CE患者最常见原因,占HIV阴性且免疫功能正常的CE患者的72%,另外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也能显着增加CE风险。 最常见的症状为吞咽疼痛、吞咽困难,吞咽食物时胸骨后疼痛或烧灼感[2],常伴鹅口疮,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而全身毒血症症状相对较轻。内镜检查多见下段食管壁局部黏膜充血水肿,假性白斑或表浅溃疡。 白念珠菌是最常见病原,其次是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等。值得注意的是,白念珠菌耐药和非白念珠菌感染占比日益增加,导致当前的治疗困难重重。 四、抗线、经验性治疗:与口咽部念珠菌病不同,CE的治疗通常是全身性/系统性治疗,而非局部进行,但部分患者仍需局部处置。经验治疗须基于当地患者群的病原学分布特征和耐药性特征。具体见表1及表2: (2)次选方案:静脉输注棘白菌素类药物(米卡芬净150mg/d或卡泊芬净或卡泊芬净70mg负荷剂量,随后50mg/d;或阿尼芬净,200mg/d),疗程14-21d(AI) ;或两性霉素0.3-0.7mg/kg,qd,疗程21d(AI)。可以考虑泊沙康唑悬液每次400mg,每日2次,或缓释片300mg/d(BⅢ)。 对于氟康唑治疗后复发的病例,可予伊曲康唑口服液每日200 mg,或伏立康唑口服或静脉滴注每次200mg(3mg/kg),每日2次,疗程 14~21 d;氟康唑治疗后复发病例备选方案,推荐棘白菌素类(米卡芬净150 mg qd ;卡泊芬净首日70 mg,继以50 mg qd ;或阿尼芬净200 mg qd)治疗14~21 d,或两性霉素 B 脱氧胆酸盐,每日0.3~0.7mg/kg,疗程 21d。 [1] 重庆市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北京市朝阳区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念珠菌性食管炎诊疗专家共识[J].临床检验杂志,2023 ,41(4):241-246.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