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潜江资讯网 - 潜江在线,潜江教育、信息、新闻、租房、人才、二手房、咨询网

热门关键词:

燕京新语丨当鼓曲用上AI前门老洋房里近再次响起“北京的声音”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4-07-06

  说起北京的声音,您会联想到什么?是鸽哨、叫卖、钟声、鼓声,还是单弦、京韵大鼓、北京琴书?7月5-7日,“北京的声音”曲艺创演周系列活动在北京坊·劝业场连演三天,北京曲艺家协会将这里还原成近百年前的模样,让这座历史建筑重新响起了老北京的鼓曲之声,更让非遗和人工智能来了一次艺术碰撞。

  白色半透明穹顶将天光从四楼洒在一楼,一走进劝业场,就能听到各种熟悉的环境声,坐电梯上四楼,看见的是一个方形文化空间,前两场演出都在这里举行,而7日下午演出将以说唱曲韵雅集的形式在一楼大厅沉浸式上演。

  北京劝业场经历的岁月,让人联想起南方的另一个着名地标——上海大世界。劝业场曾是清末民初时期京城首幢大型综合商业楼,位列京城四大商场之一,其中的游艺场更是名角大家的舞台。20世纪30年代,劝业场的四楼分南北两场,南场演戏剧,北场演杂耍,着名梅花大鼓演员金万昌,相声演员高德明、绪德贵,口技演员汤金城,牌子戏演员杜贞福、果万林,评书演员连阔如等都相继在这里登台献艺。

  这场创意演出首次将AI人工智能和仿生机器人技术融入曲艺创作、表演。演出开场,“主持人”才从观众席中现身,竟是一台白色机器人“曲小艺”。虽然主持人的声音还带着机械腔,却已经可以流利播报即将上演的节目。

  率先亮相的《北京的声音》由AI创作,北京曲艺家协会主席李伟建透露,最初出来的曲子让大家大跌眼镜:“太难听了!这一点儿也不像曲艺!”青年曲艺人苏帅文、白子豪和北京民族乐团的作曲陈彦锟将这支曲子重新编配,才让资深曲艺演员放下心来。现场播放的AI创作原曲,让观众感受到和现场演出版本的差异,虽然人工智能系统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创作能力,但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还是离不开曲艺艺术家的创作智慧。

  传统的琵琶名曲《十面埋伏》也在AI新曲牌“夜息香”的融合下,以单弦岔曲的形式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作品里还回溯了20世纪50年代南北曲艺交流的佳话,北方曲艺大家马增惠曾拜评弹名家蒋月泉为师学唱评弹,并把评弹演唱方式融入单弦的表现中,在这首《十面埋伏》里亦是如此。李伟建和刘伟搭档的新相声《AI时代》,笑说仿生机器人在未来提供的便利,也引发了不少闹剧,逗得台下的小观众前仰后合。

  久违舞台的北京时调重返舞台,由北京曲艺杂家崔琦和“三弦王子”马小祥创作,北京曲剧团演员王晓莉带着四名青年演员一同表演《串门儿》,将北京时调这门古老的曲种发扬、传承。濒临失传的滑稽大鼓也重现舞台,由应宁演出了全新作品《茶馆》。“三四十年了没出来过新作品,我从艺到现在没听过一段新的滑稽大鼓,现在会唱的也就一两个人了。”李伟建感慨,恢复、创作滑稽大鼓和北京时调非常不易,能写、能演的都是仅存的“硕果”。

  因而,三天的演出结束后,曲艺创演周还将以《京味文化的新内涵与曲艺发展的新途径》为题,开展讲座与艺术沙龙,进行深度探寻和研讨,留住“北京的声音”。(新民晚报驻京记者 赵玥)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