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潜江资讯网 - 潜江在线,潜江教育、信息、新闻、租房、人才、二手房、咨询网

热门关键词:

关于起承转合(qǐ chéng zhuǎn hé)究竟怎样?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发布时间:2024-11-28

  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是我军的主力部队之一,在这支部队中,有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即“刘邓之间加不进一个顿号”。

  自1938年调任129师政委以来,邓小平和刘伯承并肩战斗长达13年,他们虽然年龄相差了12岁,性格、经历、看事情的观点和角度都有所不同,但两人却成为了彼此最亲密的战友。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伯承和邓小平搭档指挥作战,虽然偶尔也有意见不合,但两人都不固执己见,十分团结。就这样,在合作的13年间,刘伯承主要负责指挥,邓小平负责谋略。

  在两人天衣无缝的指挥下,刘邓大军先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战役的胜利,在中国近代战争史上书写下一个又一个传奇。

  1947年12月上旬,为在大别山立足,刘伯承和邓小平决定采取内线和外线配合作战的战略。分别当天,邓小平冒雪送别,尽管两人早已就分兵后可能遇到的问题都作了讨论研究,但那天,他们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并肩走了好久好久,始终不肯道别。

  在刘、邓身边的工作人员对两位首长之间的亲密关系更是钦佩。只要是邓小平决定的事情,刘伯承十分尊重,并要求下面的同志照办。同样,对于刘伯承制定的作战计划、命令等,邓小平也不会过问,他很放得开手。

  新中国成立后,刘伯承向中央主动申请辞去自己在西南担任的一切职务,去创办军事院校。刘伯承曾是伏龙芝军事学院的高材生,又曾在抗日军政大学任职,有丰富的治校育才经验。

  1958年,刘伯承被卷入“教条主席风波”,生活在巨大的阴影之下,心理和精神压力巨大,他也因眼疾再次住进了医院。

  期间,刘伯承原本要在会议上做“检讨”,但邓小平得知情况后,直言“让他好好休息,可以不来,表个态就行”。

  后来,邓小平在对人的处理上十分慎重,并依旧尊重刘伯承,在他的建议下,刘伯承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职务得以保留。

  1959年1月,刘伯承被调往北京,出任中共中央军委战略小组组长。在很多人眼中,这个职位就是个虚职,但刘伯承有着不同的看法。

  任职期间,刘伯承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小到一名普通战士负荷的减轻,大到尖端武器的研制,刘伯承在展开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中央军委呈报了一份份详细的考察报告和研究资料。

  1966年,随着国内政治形势变化,中共中央军委战略小组被撤销,刘伯承也彻底赋闲在家。但他却始终关注着国防建设和部队的情况。

  进入七十年代后,刘伯承的身体健康状况严重恶化, 他不得不长期住院治疗。期间,周总理曾三次来到医院探望他,指示医护人员一定要照顾好他。然而,由于他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尽管医护人员进行治疗,但也只能长期卧床养病。

  1975年,中央领导人华国锋来到医院探望刘伯承元帅,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刘帅,华国锋心中满是心疼和敬佩,他紧紧握着老帅的手,问道:“刘帅,您还有什么要求吗?”

  刘伯承听后,用力回握住了华国锋的手,虽然声音有些虚弱,但却很清晰地传入了华国锋的耳朵里:“我只有一个要求,要是我死了,一定要让小平同志为我主持追悼会,否则就把我葬在荒郊野地就行了。”

  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在北京病逝,享年94岁。追悼会当天,邓小平带着一大家子来到了现场。他站在刘伯承的遗体前,接连鞠了三次躬,然后便站在原地,沉默着,但现场的人已经感受到了他身上浓浓的悲伤。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