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环西小学始建于1949年,前身为贵州省运输子弟学校。这所占地面积仅4377平方米的“小”学校,始终秉持“学习改变世界 阅读成就未来”的教育理念,在有限空间创新构建“行走大地 动(活动)静(阅读)环西”特色育人体系。 七十余年来,学校办学成果斐然,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校园、全国红领巾示范学校、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30余项荣誉,跻身贵州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标杆行列,以“小学校”书写“大教育”的精彩篇章。 小活动·大德育:将德育融入“动静”文化与五育体系,通过特色课程与少先队活动结合、文化育人与特色育人协同发力,建立“政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持续营造“行走大地 动静环西”的育人氛围,让小活动承载大德育。 小班级·大智育: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解决式循证课堂”。以问题为导向、目标为驱动,引导学生发现真问题、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合作力与创新力。探索大单元重组教学、跨学科综合学习,让学习跳出知识点循环,走向真实问题驱动的长链条。 小场地·大体育:创新破解场地瓶颈,打造“传统体育+阳光体育+拓展体育”融合的小场地运动体系。通过构建“时间分层(如‘3+2’错峰大课间)、空间再造、课程赋能”的“三维体育”体系,让小小操场“忙”起来、“热”起来。学校是贵阳市篮球、田径、乒乓球特色学校及小学生舞蹈团基地校,花样跳绳、啦啦操等社团蓬勃发展。 小空间·大美育:积极探索音体美融合教学。做强“红领巾”管乐团、“筑梦”舞蹈团、“阳光”合唱团。将蜡染、刺绣等贵州非遗引入校园,打造文化艺术走廊,构建本土文化与世界视野相结合的大美育格局,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核心素养。 小场所·大劳动: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大力开展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依据学生特点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每年学会两项生活技能,逐渐形成“生活化、主题化、个性化”的劳动教育家校社协同育人格局。学校获评“贵州省首批劳动教育示范校”。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小情景 大思维”的教育现代化发展,探索基于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支撑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推动信息技术和科学学科融合,建立基于“教育+互联网”的新型教学关系,在培养学生掌握新技术、获取新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逐步形成“小技术 大素养”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优秀的师资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基、腾飞之翼。学校拥有一支由1名正高级教师、5名高级教师领衔的专业队伍,其中省级名校长1名、省级名师1名、省级骨干教师3名、市级名师1名、市级骨干教师13名、市级教坛新秀8名、区级名师4名、区级骨干教师23名。 为持续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制定《三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坚持把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倡导教师做“四有”好老师和“大先生”;强化教科研兴校理念,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立足时代科技前沿,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创新教师评价方式,引领教师快速成长。 目前,贵阳市环西小学已形成瑞金中路总校区、百花大道普天分校区“一校两址”办学格局,贵安校区和清镇金茂分校正在筹建中。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深化“动静环西”育人模式,力争三年内建成“省内一流、西南有影响的优质学校”,持续提升“小学校·大教育”品牌辐射力,续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田野整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