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开始,海南省、浙江省、广东省、吉林省、安徽省、重庆市、四川省部分地区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点状供地”模式的落地执行, 在各地政府不断地探索改革创新路径中,部分地方在“旅游用地”上的试点和推广取得了较大突破,“点状供地”成为较为实用的创新路径。那什么是“点状供地”呢?点状用地如何促进乡村旅游? “点状用地”可理解为:在城镇开发边界以外,不适合成片开发建设的地区,根据地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条件和发展潜力,结合项目区块地形地貌特征,依据建筑物占地面积等点状布局,按照建多少、转多少、征多少的原则点状报批,根据规划用地性质和土地用途灵活点状供应。 传统用地方式是按立项审批规模来供地,供应的土地全部按建设用地管理。“点状用地”创新了用地方式,办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手续。 点状供地有很多优势,例如,政府管控能力加强,租赁为主的用地方式令旅游活动空间和环境空间界定清晰,最大化避免土地指标的浪费,便于对整个项目的旅游产品和体验品质加以整体把控;保障项目用地,可以结合旅游项目建设类型的特点,因地制宜保障项目建设用地和环境用地的均衡配搭;简化用地审批流程,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或用地法规进行简化操作,使项目审批相对便捷。 很多乡村旅游项目,出于环境和景观营造的角度,设施比较小型且分散,如果套用城市建设的成片用地方式,一则浪费,二则成本高,故而用点状供地更符合实情。 第一,在乡村休闲项目中,传统整片式供地方式,由于项目占地较大,用地多,容积率低,政府供地紧张,以及农转用、占补平衡指标等问题,使得项目难以落地。 第二,乡村旅游项目设施设计多为小型且分散,按传统的成片用地的供给方式,会造成很大的土地浪费,对于开发商和政府双方而言都不划算。 第三,传统供地方式对资金要求过高,乡村旅游项目资金回报期又较长,点状供地更符合现实情况,有利于乡村休闲项目的发展。 第四,点状供地更有利于盘活土地资产。几乎每个项目都会留下“土地边角料”,点状供地可将这些土地推向市场,盘活土地再利用,释放土地管理压力,及时回笼土地成本,适当补充财政性收入。 第五,点状供地则通过先进行转为国有建设用地,后通过公开出让方式获取,因而所建项目具有产权,避免了和村民产生纠纷的问题,确保了项目投资的可靠性。 通过点状供地开发的乡村旅游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杜绝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现象。应乘着点状供地政策的东风,在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抓紧推行点状供地试点,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