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贪心不足蛇吞象”之说,这话倒也不难理解,真深究起来,“贪”乃人之本性,谁不想追求更多、更好呢? 话虽这么讲,但“贪”也要凭真本事,无妄之财,伸手必被抓;曾非常着名的“广东清远大劫案”就是个典型的例子,罪犯虽然躲了20多年,却终究难逃法网! 本案的主要犯罪嫌疑人叫“陈恂敏”,1969年出生在广东清远,其父曾是“公路局”主任;实事求是地说,有这样的父亲在,其家境就不用多做解释了。 “陈恂敏”不像其他纨绔子弟,他自幼学习就好,情商也高,还是小孩时,在大人眼里就已经懂得“左右逢源”了。 不出意外,“陈恂敏”长大后读了名牌大学,或是受了父亲影响,他读的也是工程建筑类专业,毕业后就有了自己的公司。 还是在父亲的帮衬下,“陈恂敏”接了不少工程,公司也很快成为当地知名企业;按理说,在平均工资百来块钱的8、90年代里,“陈恂敏”年纪轻轻的就能月入几十万,这样的成绩足够让人羡慕了。 可正应了开篇那句“贪心不足蛇吞象”,挣了钱的陈恂敏不满足于现状,他还想要更多;陈恂敏情商高,他可不是“空手套白狼”,而是“以物换物”地去结交各方大人物。 也算“功夫不负有心人”,1994年时,曾有大人物向陈恂敏介绍了一单大项目,如果能接下该项目,陈恂敏及其公司就能瞬间再升好几个台阶。 该项目着实惹人心动,但也有难度,需要提前投入大笔资金;陈恂敏虽然有钱,但想“独自”吃下这块大蛋糕,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火候,怎么办? 今天看,“抢银行”跟“开玩笑”差不多,暂且不说这是重罪,仅各种严密安保就难以突破;再说,当时的陈恂敏已经很有身价了,他也犯不着冒这种险。 可当时是1994年,和今天不同,一则当时的银行安保技术不是很先进,二则“陈恂敏”太想要这个大项目了。 于是,陈恂敏开始谋划“抢银行”的细节,他肯定不能亲自出面,于是就找到了银行安保科的科长,刘光。 具体细节就不多说了,总之他们共纠集了7个人,里面有四个都是负责押款的当事人,再加上陈恂敏,该团伙共计8人。 这些人有的还是退伍老兵,又长期押运银行款,里面的细节了如指掌,陈恂敏找到这些人,也算“里应外合”了;还是通过这些人,又搞来枪支弹药等必要装备,1995年12月22日,陈恂敏下令,正式展开“抢银行”行动。 这一天,陈恂敏伙同陈恩年,他俩躲在暗处接应,其余6名匪徒则开着一辆面包车,手拿枪械埋伏在“番禺农行”附近,等运钞车一到,激烈枪战随即展开。 枪战中,一名押解员中弹身亡,其余几人均不同程度受伤,“6名匪徒”共计抢走两百多万港币及1321万人民币;整个作案过程不超过10分钟,再等警方赶到,“6名匪徒”、连带陈恂敏和陈恩年,都已经逃之夭夭了。 该案在当时轰动很大,“抢银行”本就是重罪,如今又死了人,其影响之大可想而知;但站在陈恂敏的角度看,那就是“干得漂亮”,一切都是那么干净利落,警方想查都没有线索! 就在这些人欢呼雀跃之时,其中一人却闷闷不乐,他在作案过程中因为慌乱,竟然把枪落在运钞车里了;最关键的一点是,这把枪上还有他的指纹,如果被警方发现,很可能会顺着这一线索找到他们! 这可吓坏了其余7人,不用多想,警方肯定会顺藤摸瓜找到他们的,如今想要保命就顾不上别人了;如此,该团伙的8人草草分了赃款,各自寻找合适的藏身之所,“陈恂敏”是其中最狼狈的一个。 按道理讲,“陈恂敏”家境好,又有本钱,即使接不到该项目也不至于一败涂地;可如今抢了银行,被抓就有性命之难,“陈恂敏”为了保命,只能抛了原有事业,和陈恩年一起逃往福建。 事实也的确如此,“清远大劫案”发生后,警方迅速出击,3000多名警力分向出击,很快就抓到了“失枪”的那名罪犯。 紧跟着,该罪犯又供出其他人,1996年1月6日,警方又抓获了“何冬海”、“袁长荣”等犯罪嫌疑人。 问及赃款下落,这些人竟然将赃款埋与祖坟之内,也不知被警察“刨祖坟”是什么感觉,自己终究难逃法网! 总的来说,逃亡广西的4人相继被抓,1996年3月,这几人均被判处死刑,且立即执行,可见“抢银行”的罪过有多大;如此轰动的消息,“陈恂敏”怎么可能不知道呢?吓得他连忙再次逃遁,又从福建辗转到了云南。 期间,“陈恂敏”一直与“陈恩年”同行,两人隐姓埋名,对外就以表兄弟相称;可怜这一对难兄难弟,当年在广东清远何等风光,1999年时,他们却在云南一处工地内做工。 那个年代,工地上清一色的臭男人,唯有陈恂敏戴个眼镜,“文质彬彬”的样子很快引起杨文娟的注意,两人就此暗生情愫。 面对“杨文娟”,陈恂敏依然没敢说实话,称自己是广西桂林人,叫莫毅志,自幼无父无母,只有一个表哥(陈恩年)相依为命。 之后,杨文娟竟然怀孕了,“抢银行的赃款”也被陈恂敏挥霍得所剩无几,生活不可避免地再一次拮据起来,怎么办? “陈恂敏”之前就是学工程建设的,又深谙经商之道,做点“针对工地”的小生意还是很有余力的;2004年,在妻子(杨文娟)的牵线搭桥下,“陈恂敏”向小舅子借了点钱,遂开了一家建材店,生意居然越做越红火。 常理来讲,“陈恂敏”经营建材店很是轻松,生意红火后就应该想着继续发展,但他并没有这么做;“陈恂敏”很清醒,他深知当年“抢银行”的事还没完,自己贸然出头,肯定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陈恂敏”这么想,他的妻子(杨文娟)可不知道怎么回事,几次三番要求丈夫扩大生意,丈夫却总以各种理由搪塞。 妻子(杨文娟)免不了心有怨气,但眼前生意红火“丈夫不同意扩大生意,或许有他自己的打算”;真正让妻子(杨文娟)生疑的是,“陈恂敏”规矩特别多,尤其从来不做广东的生意,甚至连广东人都不见,“广东人咋了?” 终于,妻子(杨文娟)忍不住出言询问,陈恂敏回答说“广东人太滑,跟他们做生意难免要吃亏!”这话说得没头没脑,妻子(杨文娟)一时竟不知道怎么反驳。 (杨文娟)哪里知道,当年“清远大劫案”就发生在广东,影响、震动极大,没几个广东人不知道这事的;当年,陈恂敏又在广东多有生意,如今真要被哪个“广东人”认出来,麻烦不就来了? 自从“清远大劫案”发生后,陈恂敏和陈恩年一直凑在一起逃亡,倒不是为了互相照应;他们两人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之所以在一起,是为了“互相监视”、“互相制衡”。 更要命的是,这个“表哥”好吃懒做,贪赌成瘾,没钱了就向丈夫(陈恂敏)伸手,丈夫(陈恂敏)每次还都给他钱! 时间久了,(杨文娟)对“表哥”意见很大,没少在丈夫面前抱怨,但丈夫每次都忍着,而且继续给“表哥”钱;终于,(杨文娟)与“表哥”爆发了正面冲突。 再说这个“表哥”(陈恩年),他对之前“抢银行”的罪行同样心有余悸,躲了这些年早已疲惫不堪;如果不是为了“牵制”陈恂敏,恐怕他早就走了,哪还用看(杨文娟)的脸色? 2016年,(杨文娟)与“表哥”再次爆发了激烈冲突,陈恩年一气之下离开云南;倒不是“陈恩年”有骨气,而是他自知得了绝症,临死之前很想再回老家“广东清远”看看。 终于,命不久矣的“陈恩年”,在外逃亡21年后再次回到广东老家;或是为了“最后时刻的踏实”,陈恩年向警方自首,但并没有供出陈恂敏的下落。 线年的侦查技术早已突飞猛进,“陈恩年”虽然没有供出陈恂敏,但他从哪里回来的,警方调查的清清楚楚。 毫不意外,“陈恩年”自首后不久,警方就查到了陈恂敏的藏身之所;2017年1月5日,警方在云南瑞丽,将逃亡21年的“陈恂敏”抓获归案。 当时的“陈恂敏”很平静,似乎早料到会有这么一天,虽然逃亡21年、虽然如今他已经是3个孩子的父亲了,但他终究逃不过法律的制裁! 2018年10月,“陈恂敏”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临刑前,“陈恂敏”留给妻子一张纸条:我叫陈恂敏,教育好咱们的孩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