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来说,只要把亮度、曝光和对比度拉到100,就能「造」出取悦我自己的影像,可是,我不愿意这么做了。 不过,话说回来,明明在拍的时候,就看见了屏幕上的东西,已经摁下快门了,那为什么到家后还要P呢。 如果是别人的照片,我大概不会有「P图障碍」吧,但因为是亲自在太阳下拍的,所以,怕看照片和拍照片的感受发生冲突,所以,索性放弃后期,向拍照片的自己妥协了。 相反,要是真的沉迷于后期的影像,而同时,又明知自己不可能在拍照的时候制造出这样的影像,那么,在拍照时,面对眼前的大海,会不会在心中预设经过后期的影像呢,那样,摄影,是不是成为了创造呢? 看着眼前的事物时,脑海中却出现了一张并非眼前所见物的复制品的影像,然后,为了能够制造幻想的影像,所以,摁下了快门。——恐怕,这就是后期会带给我的影响。 但是吧,也许她的容貌会很清晰,可是,在日后,她的形象却会在我的脑海中发生改变吧,而且,这个改变还不一定能被我控制。 比如,我拍下暗恋的女生,这一画面在记忆中发酵,可是某天我拿出这张照片,却发现她的白色校服上有脏污。 也许我还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因为要留住这些可能在将来被发现的细节,于是,不能进行能在看照片的当下取悦我视网膜的后期工作。 所以,如果将后期的工作直接挪到「前期」——即拍摄时,那么,自己此刻到底要不要后期,这个答案就明显了吧。 |